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国产人人为我欧美,国产片香蕉国产成人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区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古交:循“新”出發  向“質”而行

人民網記者 趙芳
2024年10月12日09:15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深秋時節,植物葉片褪去青綠,浸染上了秋的色彩,好似一幅色彩濃郁的油畫。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旋轉,通過電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挖掘機、運輸車來回穿梭,汾河河道治理現場一派火熱。

作為資源型地區,山西肩負著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使命。如何破除傳統發展路徑依賴,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因礦而建,依礦而生,太原古交市是全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地加快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從“二次創業”向“二次騰飛”邁進。

搶抓機遇,集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古交,許多人吃了一輩子“焦煤飯”,但粗放式的發展也使得生態問題愈發突出。關停淘汰等 “一刀切”的工作方法看起來手起刀落,但也容易一葉障目。

高碳資源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走進鉑龍煤業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碩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井下生產、運輸、排水、安全監控等各系統數據;身穿襯衣的工作人員在電腦前輕點鼠標、撥通電話,井下礦工即可和地面人員進行視頻通話。

鉑龍煤業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鉑龍煤業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智能綜合管控平臺,采用統一的數據傳輸協議實現各系統設備的互聯互通;通過建立數據中心,結合主數據管理、指標體系管理以及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形成礦井先進管理指標體系和社會化主數據體系……”

隨著講解的不斷深入,科技“賦智”“賦能”“賦值”作用也在不斷凸顯。鉑龍煤業有限公司機電副總張磊介紹:“隨著智能化建設的完成,礦井累計可減員122人,每年可提高經濟效益約1404萬元。”

自2019年開始,根據山西省煤炭洗選企業產業升級實現規范發展工作要求,古交市共取締關閉“散亂污”類型洗選企業61戶,退出產能4106萬噸/年;并通過對接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等方式,因礦施策、分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

目前,全市4座礦井已建成3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8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建成1座智能化礦井;其余礦井正在同步推進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建設、萬兆環網入井等工作,智能化工作成果初步顯現。

能源低碳發展,古交不是只在“煤”上做文章。

鉑龍煤業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古交岔口風電場。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在古交岔口風電場,隨著無人航拍機起飛,高空視角下一座座巨型“風車”昂首挺立,電能隨著葉片的旋轉產生,通過電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

國家電投集團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古交岔口風電場值班長李巖表示,風能等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需要新能源發電具備基本的接入與控制要求。

“短期風速預測大概是11天,超短期風速預測則是4小時。”在岔口風電場電腦監控屏幕上,預測概覽、預測分析、理論功率、配置管理等各項數據實時更新,李巖表示:“只有實現新能源發電標準化接入、間歇式電源發電功率精確預測,才能保障綠電的穩定供應。2019年11月17日首臺機組并網發電,每年可節約標煤2.98萬噸。”

利用山地開發建設風電項目,利用平地開發建設光伏、儲能項目,利用廠礦企業、黨政機關、村民屋頂開發建設屋頂光伏項目,利用水庫勢能落差開發建設抽水蓄能發電項目……在古交,當地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全方位布局新能源項目,構建新能源產業鏈,形成多能互補產業基地。

系統治理,描繪生態宜居新畫卷

“你們能想象到嗎?這兒以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礦區。”

深秋時節,站在古交市東曲礦矸石山極目遠眺,成片的樹林,在暖陽的映襯下,毫不遮掩地展示自己的五顏六色,各色花朵相映成趣,鳥雀爭鳴跳躍枝間。

這不是尋常的色彩,這是煤矸石上長出的生命奇跡。

煤矸石是煤炭開采利用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固體廢棄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焦煤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其產生的堆積如山的煤矸石也給這個“兩山夾一溝”的山城帶來了污染。

“排矸量188萬噸,具備封場治理條件。”山西綠巨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李廣強回憶起工程治理初期:“排矸場區域對環境產生污染,‘治理’非常迫切。”

聘請專業隊伍,根據地形特點,結合矸石治理技術規范制訂專項治理方案。具體來看,項目采用的綜合治理方案是集矸石山系統滅火防復燃、山體整形截排水和近自然生態系統重建技術三位一體的綜合集成技術體系,三者相互增益、互相制約,缺一不可。

整形完成后進行覆土基質改良,最后對排矸場平臺及坡面進行喬、灌、草立體生態恢復,最終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

從黑色到綠色,不僅需要理念,更需要持續不斷地耕耘。

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東曲礦生態環境治理區黨總支書記楊作山介紹,黨員帶頭綠化山坡,從幾株幼苗培育起步,種植了杏樹、梨樹、桃樹、蘋果樹、櫻桃樹、西梅樹等各類果樹,還邀請了專業人員來這里指導后期果樹灌溉及養護工作,果樹園成活率達到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綠化灌溉用水都來自井下復用中水。經過多次論證,該礦對噴灌系統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對周邊的西平臺、南平臺和排研道路進行管道鋪設,安裝噴頭,總計鋪設管道近萬米。并且,噴淋設施采用電磁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遠程操作,節約了大量人力。

久久為功,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汾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作為汾河流經的29縣(市、區)之一和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古交不僅是全省“治汾一盤棋”中的一份子,且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補水區,是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環節。

以煤為基的粗放型工業,曾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翻閱歷史圖片和視頻資料,可以看到荒草叢生、堆滿垃圾的河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汾河是古交生態治理的重要“考場”。

在古交,“做好”“做足”水文章,通過新建水源和管網改造來“提標飲用水”;通過汾河及主要支流河道的綜合治理“改善地表水”;通過小流域治理和強滲漏帶蓄水“涵養地下水”;通過對工業治污、城鎮治污、農村治污和污水處理廠的提質增效來“提質污廢水”;通過中水回用,水資源配置“用好再生水”,飲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廢水和再生水統一規劃,實施五水同治。

在汾河古交四期工程治理現場,挖掘機在河溝揮舞巨臂,清理河道淤泥。

“河道治理正在進行收尾工作。”施工人員介紹,生態休閑區治理工程、灘地綠化工程也將于12月底前完成。

古交岔口風電場

汾河古交段。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以山為襯,以水為脈,依水造景,依綠設景……與河道清淤現場只有一路之隔的古交汾河景區則是另一番景象,小徑曲幽、樹木崢嶸。

“周邊有好幾個行政村,距離鎮上也近,好多村民來這里遛彎。”施工人員介紹,該市把河道治理、城市美化與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僅僅治水是不夠的,還必須整頓高污染產業,從源頭上堵住污染排放。近年來,古交將刀刃向內,對準了煤炭這個支柱產業:焦炭行業全部退出,煤礦關停三分之一,洗煤行業退出近三分之一。

“目前,汾河古交市區段形成了連續蓄水面12.8公里、蓄水面積90萬平方米、蓄水總量100萬立方米的流動水體。”古交市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汾河一級支流大川河河道治理20公里、屯蘭川河道治理32公里已經基本完工,原平河辛莊至入汾口河道治理12.2公里將在年內完成主體工程,2025年全部完工,屆時,將實現汾河及一級主要支流一河三川全面治理。

(責編:趙芳、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