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国产人人为我欧美,国产片香蕉国产成人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区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千萬工程”調研行③丨從窮山溝到“網紅地” 振興小鎮的逆襲路

田小麗
2024年05月17日07:16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振興小鎮又火了一把。

舞林大會、國風游園、“元宇宙”體驗館、研學游……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萬名游客,涌進這個位于長治市上黨區的小村莊旅游打卡,玩得不亦樂乎。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上去靈氣十足、美得猶如一幅油畫的全國文明村鎮,過去竟是出了名的窮山溝,人跡罕至。

小山村如何走上逆襲路?暮春時節,記者走進振興新區振興村,目之所及,碧樹掩映,別墅林立,庭院雅致。村子一步一景,干凈整潔的環境、古樸典雅的街巷、熱情好客的村民,無一不在述說著美麗鄉村的發展故事。

俯瞰振興村,綠意蔥蘢,屋舍儼然。

以企帶村 轉型升級動力強勁

振興村,原先叫關家村。“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坡陡不長草,溝深洪水跑”,當地人用一句順口溜“吐槽”村里的舊貌。

回憶起昔日的窘迫生活,時任振興村黨支部書記的牛扎根(現振興新區黨委書記)歷歷在目:“溝壑不平,山坡高低落差近百米。路是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泥濘不堪。吃水難,每天挑水過日子……”除了吃穿用度,讓莊稼人更為難的是兒女婚嫁,當時一句俗語“有女不嫁關家郎,有男不娶關家女”,一語道破該村的貧困。

窮則思變。2007年,牛扎根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多次探討,最終達成以企帶村建設新農村、以工帶農壯大集體經濟、以商帶戶發展鄉村旅游三大共識。

在他看來,資源型村莊,轉型升級是關鍵,“煤炭總有挖完的一天,現在離不了,將來靠不住。”

2007年3月,靠著村辦煤礦的積累,振興村邁出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全村人投工投勞,修路、改河、挖山填溝,新建569套別墅式住宅和單元樓。2008年10月18日,關家村村民整體搬遷。

“上下兩層,有280平方米,花了不到10萬元就住上了。”跟隨村民牛宇清的腳步來到他家,家里寬敞,冰箱、彩電、空調一應俱全,跟城里的居住條件沒啥兩樣。用牛宇清的話說,“做飯不用燒煤、解手不用出門”了。老漢喜上眉梢,不停感嘆著“今非昔比”。

振興村舊貌換新顏。

現在的“振興村”,是關家村、郜則掌村和向陽村三個村合并而成的。2018年,村里成立經濟聯合社,通過民企變村企、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不斷促進產業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起初,黨支部給股東做工作,拿出煤礦40%的收入投資鄉村建設和轉型產業。我們村曾開辦洗煤廠、建材廠,搞過運輸、商貿,現在主要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培訓教育。”振興新區振興村黨支部書記張劍紅回憶道。正是經過數次嘗試、逐步探索,振興村的轉型思路愈發清晰。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近年來,振興村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620余萬元對街巷道路全部硬化和綠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通過三產發展與農業增收融合,村集體收入達到69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5.69萬元,振興村一步步走上振興路。

振興不夜村。

借景生財 特色小鎮活力澎湃

每逢節假日,振興小鎮游人如織,讓平日寂靜的小山村變得異常紅火;景區步行街上,特色小吃、傳統作坊、鄉土工藝小店引人駐足。

振興村毗鄰河南紅旗渠、焦作云臺山,與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峽谷相距不遠,發展旅游業條件成熟,得天獨厚。

振興小鎮,是振興村打造的景區。近幾年,隨著人流、物流的聚集,這里漸成“網紅打卡地”。

“這是上黨印象步行街,這里有民俗演出,以及當地特色小吃,春節嘉年華期間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這里是康養示范區,有康養小院、康養公寓……”在振興小鎮文旅康養示范區展示館內,導游部主管段海霞熱情地向游客介紹該地“農文旅體康”融合發展盛景。

振興小鎮夜景。

讓“流量”變“留量”,振興小鎮下足了功夫。

振興小鎮文旅公司經理郝東鋒介紹,振興村以游客新體驗為中心,打造凸顯文化魅力、歡樂互動、科技亮點的全新國潮文化項目——振興不夜村,將上黨文化、傳統文化、美麗夜景及民俗演藝等有機結合,構建起夜游、夜賞、夜食、夜購、夜宿“五夜”產品體系。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春節嘉年華”,從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藝術節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賽,從九九重陽金秋文化旅游節到國慶節文藝晚會……如今的振興小鎮不僅有看頭、有玩頭,還有賺頭。

35歲的村民袁燕飛在景區步行街經營一家燒烤店,據他講,節假日是最掙錢的時候。“去年國慶假期,每天能掙2000多元,在家門口創業,還能顧上家里人,這日子多好。”袁燕飛感慨。

“依托振興小鎮,現在村民掙錢的路子越來越多了。”郝東鋒介紹,以春節小長假為例,僅半個月,村民們靠著擺攤賣小吃,一戶至少也能收入五六萬元。

近年來,振興村推出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購農產品、體驗農事活動等旅游項目,鼓勵農民建設農家樂170余戶,民俗酒店6處,民俗養生9處,容納2000人就餐的生態酒店1處,極大地豐富了游客“吃住玩游購娛”體驗。

產教融合 人才振興潛力無限

在“元宇宙”體驗館,孩子們借助科技感十足的VR、AR設備技術,身臨其境感受時空飛行;在農業科技體驗園,孩子們探秘神奇大自然;在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孩子們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五一”前后,來自長治市實驗小學的千余名學生分批次走進振興小鎮,開展“感觸科技魅力體驗非遺傳承”趣味研學游活動,掀起研學熱潮。

作為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一次次研學實踐,讓學生們在“行走的課堂”中增長見識、收獲新知。

長治市實驗小學學生走進振興小鎮參加研學游。

振興小鎮研學游項目——“元宇宙”體驗館。

學在振興。振興村依托振興集團,先后投資1.6億元建成振興學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中心。

“明天我們這兒舉辦山西省鄉村體育指導員培訓了,估計要來五六十人。”5月8日,位于振興村的太行鄉村人才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張燕鵬手機上電話不斷,不時有人咨詢。

2018年10月18日,振興村搶占產教融合高地,成立山西省首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教育平臺——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中心(原名“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可容納1000人同時住宿、2000人同時就餐、3000人同時培訓。

說起成立初衷,張燕鵬說:“一方面是給鄉村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能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培訓中心已成為振興村一大主導產業。”

培訓中心不止為本村培養高素質農民,還面向全國,專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需求,進行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

在張燕鵬的辦公桌上,有一大摞培訓手冊和教材。據他介紹,培訓中心成立以來,開展了各類培訓,吸引省內多地市的機關單位、社會團體、支部書記、普通黨員參加。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500多期,培訓人數達6萬余人次。

“我們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市縣農村帶頭人聯系,組成國內一流的教師團隊,根據各單位需求量身定制培訓內容。同時,初心園、紅色主題廣場、黨群生活館、5G智慧館等可供學員實習實訓。”張燕鵬說,培訓中心常年開設農業技術人才、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等不同類型的鄉村人才培訓班,服務鄉村人才振興。

“村莊變學院,田間變課堂”,培訓中心成立的6年時間里,省內外的學員們走進振興村,親身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美麗生態和美好生活,對“振興經驗”贊不絕口。

“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這是振興村踐行“太行精神”的力量所在。斗轉星移初心彌堅,振興人發揚“三牛”精神躬身開耕,一步步將樸素的愿景,變為美好的現實。

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如今的振興村,不僅闖出一條“就地入城、就地就業、就地入學、就地就醫、就地養老”的城鄉共融新路子,還實現了“環境生態化、農村城市化、生活保障化、服務功能化、就業均等化”目標,走上一條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共富路。(圖片由人民網記者王帆拍攝)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